蒋一苇,福建省福州市人,著名经济学家,曾任国务院经济顾问,1964年4月调任石家庄电机制造学校(现十大正规赌场平台网址)财务会计专业主任,1978年创办管理系。
蒋一苇先生一生坎坷不平,1938年4月,蒋一苇从航空机械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当机械士,1941年他冒着被通缉的危险毅然脱离了国民党空军,化名考入广西大学数理系,1944年底,蒋一苇到重庆后,满腔热情地参加了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民主青年活动。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一苇主编《科学与生活》杂志并兼该杂志社副社长。他与郭沫若、严希纯等老一辈科学家一起,提出以“科学中国化、科学民主化、科学生产化”为宗旨,开展一个“新科学运动”,1946年,由于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时局恶化,《科学与生活》被迫停刊。这时,蒋一苇又主办《彷徨》杂志并兼任杂志社社长。后来《彷徨》杂志改名为《挺进报》。1947年12月31日,蒋一苇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挺进报》特支宣传委员,负责《挺进报》的编辑、刻版工作。他与《挺进报》特支的其他几位同志一起,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重庆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48年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挺进报》的印刷地点被破坏,蒋一苇幸免于难,在革命群众的帮助下转移到香港,南方局安排他到生活书店编辑部工作。
1949年3月,蒋一苇奉命调到北京主编《科学技术通讯》杂志。这个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办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刊物。在这个刊物上,蒋一苇提出“科学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1950年成立科学技术出版社,蒋一苇任社长兼总编辑。这年,他还被选为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副部长。1952年底,蒋一苇被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在一机部工作期间,他先后任编辑室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及部党组秘书等职。当时,第一机械工业部是我国建国初期最早重视经济管理的部门。1958年蒋一苇写的《技术进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技术与经济关系的专著。
1959年3月,蒋一苇被错划为“漏网右派”,受到“开除党籍,降职降级降薪”的处分,并下放到郑州第二砂轮厂工作。
1964年,蒋一苇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的石家庄电机制造学校任财会专业主任。
1978年9月,蒋一苇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先后任副所长、所长、并兼任经济管理出版社社长、《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企业管理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副校长。他还担任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的兼职教授。
1979年,提出了“企业本位论”的观点,闻名国内外。
1985年,任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改革》杂志主编、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管理研修中心基金会会长兼研修中心管委会主任、深圳无线电工贸公司企业委员会主任。
1988年,被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七届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1993年,因癌症去世。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